都市計畫內工業區分類全解析:特種、甲種、乙種與零星工業區

2025-08-08

一、引言

工業區是都市計畫土地使用分區中極為重要的一環,它不僅是製造業與加值產業的立足之地,也是城市經濟發展、產業結構轉型的重要基礎。依據《都市計畫法》與各縣市的都市計畫細部規定,都市計畫範圍內的工業區主要分為四大類型:「特種工業區」、「甲種工業區」、「乙種工業區」以及「零星工業區」。這些工業區在規劃理念、適用產業、土地利用管制、開發條件等方面均有明顯差異。

對投資者而言,正確認識不同類型工業區的定位與法規限制,能避免購地或設廠時因不符規定而導致計畫受阻;對地方政府而言,合理劃設與管理工業區,則有助於提升產業競爭力並兼顧環境永續。本文將深入探討四種類型工業區的特性與實務應用,並分析其在都市發展中的角色與趨勢。


二、都市計畫內工業區的分類與特性

都市計畫的土地分區劃設,是以不同土地用途的需求與特性作為規劃依據,並透過分區管制確保相容性與公共利益。《都市計畫法》對工業區的分類雖提供大方向,但各縣市可依產業結構、環境條件與政策需求進一步細分與規範。以下依四大類型分述:

1. 特種工業區

(1)定位與特性
特種工業區是污染性高、危險性大或需特殊管理的產業專區。這類工業多具有高能耗、高污染、高風險特徵,因此必須與其他土地使用類型保持安全距離,並具備專屬的基礎設施與安全防護措施。

(2)適用產業範例

  • 煉油廠、石化工業

  • 放射性物質加工、貯存

  • 易燃易爆物品製造與儲存業

  • 大型鋼鐵冶煉、造船業

  • 火力發電廠或其他高風險能源設施

(3)法規要求與限制

  • 必須經過嚴格的環境影響評估(環評)與安全評估。

  • 需設置緩衝綠帶、隔離區,以降低對周邊居民及環境的衝擊。

  • 生產過程須符合環保、勞安及消防等相關法規。

(4)實務觀察
特種工業區多位於港口或交通便利的沿海地區,方便原料輸入與產品輸出,例如高雄林園石化專區即是典型案例。由於其產業特性,這類工業區在土地市場的流動性較低,但對國家經濟的戰略價值極高。

2. 甲種工業區

(1)定位與特性
甲種工業區屬於污染容忍度較高的工業類型,可容納輕工業及部分無公共危險的重工業。雖不及特種工業區的污染與危險性,但仍需配備污染防制設施。

(2)適用產業範例

  • 化學製造、化工產品

  • 金屬加工與零件製造

  • 機械設備製造與維修

  • 塑膠製品、橡膠製品製造

  • 電鍍與表面處理加工

(3)法規要求與限制

  • 須符合污染防制標準,不得排放超標廢氣、廢水。

  • 容許與生產相關的倉儲、研發、運輸設施。

(4)實務觀察
甲種工業區在全國分布廣泛,特別適合有一定污染排放但能控制在法規容許範圍內的產業。

3. 乙種工業區

(1)定位與特性
乙種工業區是以低污染、低噪音的輕工業為主,對環境與周邊生活圈的相容性要求較高,常位於都市邊緣或交通便利地段。

(2)適用產業範例

  • 食品加工

  • 電子零組件與組裝

  • 精密機械加工

  • 印刷、包裝業

  • 資訊科技設備製造

  • 研發與技術服務中心

(3)法規要求與限制

  • 不得引進高污染或危險性化工業。

  • 允許設置必要的附屬設施,例如事務所、展示中心。

  • 在部分縣市,乙種工業區可申請轉作大型商場、批發零售等商業用途,但須符合法定程序與變更審查。

(4)實務觀察
由於乙種工業區的彈性較高,許多地段甚至發展為多功能園區,例如結合倉儲物流、研發辦公與輕工製造的複合型基地。

4. 零星工業區

(1)定位與特性
零星工業區是都市計畫中面積較小、分布零散的工業用地,多為配合既有合法工廠或產業聚落而劃設,主要服務當地產業需求。

(2)適用產業範例

  • 傳統加工廠(木工、金工、皮革)

  • 修配廠、維修中心

  • 小型倉儲與物流據點

  • 包裝加工與小規模製造

(3)法規要求與限制

  • 主要限於原登記有案的合法工廠使用。

  • 不得新引進高污染產業。

(4)實務觀察
零星工業區常位於鄉鎮、都市邊緣或舊工業聚落內,土地取得成本低,但擴廠或轉型受限,適合以服務在地市場為主的小型企業。


三、都市計畫內工業區的比較分析

分類 污染容忍度 土地成本 適用產業 開發彈性
特種工業區 最高 相對低 高風險重工業、特殊產業(例:煉油、石化、放射性相關、火力發電) 最低(專區用途為主)
甲種工業區 較高 中低 重工業、部分化工、金屬加工、電鍍、機械製造
乙種工業區 較低 中高 輕工業、多功能用途(例:食品加工、電子組裝、精密機械、研發中心)
零星工業區 小型加工廠、傳統作坊、修配廠、包裝加工等


四、開發與實務應用的注意事項

  1. 法規查核
    在購買或使用工業區土地前,必須查閱所在地的都市計畫細部計畫,確認允許產業類別、建蔽率、容積率以及是否需辦理環評。

  2. 環境影響與鄰避效應
    特種與甲種工業區雖能容納高污染產業,但鄰避效應明顯,可能面臨居民抗議與環保團體監督,須做好溝通與防制。

  3. 用途轉型
    乙種工業區因地段優勢與政策彈性,部分可轉型為商業或複合用途,但需符合法定變更程序。

  4. 零星工業區的限制
    零星工業區雖可就地合法化既有工廠,但新進業者開發難度高,投資前應評估擴張與轉型的可行性。



五、結語

都市計畫內的工業區,不僅是產業活動的基地,更是城市經濟結構的重要支柱。從特種、甲種、乙種到零星工業區,每一類都有其獨特的功能定位與限制。對投資者、企業與政策制定者而言,理解這些分類的差異,不僅有助於選擇適合的設廠地點,更能在遵守法規的前提下,最大化土地與資源的利用價值。未來隨著環保法規、產業升級與土地資源稀缺化,工業區的劃設與管理將更強調效率、永續與相容性,也將對臺灣產業版圖的重塑產生深遠影響。


🏭 買廠房-請點我 🏭

🚚 買工業地-請點我 🚚

租廠房-請點我

💻 更多工業土地廠房-請點我 💻